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贵宾会官网|口服受体兴奋剂对先兆早产的保胎作用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49    次浏览

有些妇女,在妊娠晚期、胎儿尚未成熟时就进入分娩状态;随后,妊娠便会过早结束(37周以前),这就是产科临床上称谓的“早产”。对出现早产临床症状的孕妇(“先兆早产”),通常可酌情给予子宫收缩抑制剂,如β受体兴奋剂、硫酸镁或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等,予以保胎,即用药物抑制过早发生的子宫收缩、延长继续妊娠的状态。 为了评估口服β受体兴奋剂对于先兆早产保胎疗法的效果,Dodd等更新检索Cochrane妊娠与分娩组临床试验的注册资料至2012年11月9日前;收集口服β受体兴奋剂与其他保胎药物、安慰剂或无针对性处理等对先兆早产保胎疗法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由2位系统综述作者根据筛选标准独立入选分析资料、进行数据提取和研究的质量评估。Dodd等的更新检索并未检索到新的临床试验的资料。因此,更新综述的资料与前次系统综述一样,共有13项随机对照试验、1,551例早产孕妇进入荟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早产率(<37周分娩)的比较,是基于6项随机试验、644例的资料分析;其中,4项随机试验是利托君(ritodrine,羟苄羟麻黄碱,一种β受体兴奋剂)与安慰剂/无针对性处理的比较;2项随机试验是特布他林(terbutaline,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另一种β受体兴奋剂)与安慰剂/无针对性处理的比较。β受体兴奋剂的应用与安慰剂/无针对性处理之间早产率的发生并无统计学差异,相对危险度(RR)为1.11,95%可信区间(CI):0.91-1.35。②在β受体兴奋剂应用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随机化比较,新生儿进入监护病房处理这一指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为1.28,95%CI:0.68-2.41;2项试验,260例);在特布他林与镁制剂的随机比较试验中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RR为 0.88,95%CI:0.43-1.46;1项试验,137例)。③围产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结果,β受体兴奋剂的应用与安慰剂/无针对性处理和其他保胎疗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β受体兴奋剂应用组中,母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动过速),则比安慰剂/无针对性处理和其他保胎疗法更为常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Dodd等认为:目前可获得的证据并不支持在先兆早产时应用β受体兴奋剂的保胎治疗。WHO专家评论Dodd等荟萃分析的主要结果:①与安慰剂或无针对性处理等随机比较,采用β受体兴奋剂进行先兆早产的保胎疗法并未降低妊娠不足34周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也不降低新生儿进入监护病房的几率和新生儿死亡率。 ②β受体兴奋剂的使用,与母体发生的一些副反应相关,如心动过速、低血压等。③β受体兴奋剂特布他林与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吲哚美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早产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④两种β受体兴奋剂特布他林与利托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早产新生儿结局也无显著差异。上述系统综述的结果,是基于13项随机对照试验、1,551例早产孕妇资料的分析。其中,10项随机对照试验是β受体兴奋剂与安慰剂或无针对性处理的比较(5项试验应用特布他林,另5项应用利托君);1项试验是特布他林与吲哚美辛的比较;1项试验是β受体兴奋剂与口服镁制剂的比较;还有1项试验是特布他林与利托君的比较。这13项试验中,只有6项试验采用了适当的盲法;4项试验表述了密闭信封的随机分配。综述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在先兆早产的保胎疗法中应用β受体兴奋剂。今后的研究宜进一步阐明β受体兴奋剂的应用在早期早产(<34周)、低出生体重儿、严重的新生儿患病率、新生儿死亡率中的作用,以及与母体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文献来源Dodd Jodie M, Crowther Caroline A, Middleton P. Oral betamimetics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after threatened preterm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Issue 12. Art. No.: CD003927. DOI: 10.1002/14651858. CD003927. pub3.WHO | Oral betamimetics for maintenance therapy after threatened preterm labour. http://apps.who.int/rhl/pregnancy_childbirth/complications/preterm_birth/cd003927/en/index.html其他观点:关于早产的治疗早产的治疗,在临床上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的方法,如卧床休息,糖皮质激素、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应用,母胎监护以及分娩期的处理等。宫缩抑制剂的应用,通常能延长孕期2-7天,但不能降低早产率、围产儿患病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同时,母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常采用短期使用的方法,一般不超过7天。目前,宫缩抑制剂主要有β受体兴奋剂、硫酸镁、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在β受体兴奋剂中,利托君不良反应较少,被我国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利托君短期应用,有促进胎儿肺成熟的作用。在早产的综合临床处理中,如果β受体兴奋剂应用得当,能让胎儿在母体子宫里生长得更成熟些,也能为必要的临床处理争取一些时间。(张为远主编. 中华围产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第一版,2012,第368-373页)